資訊動態
公司動態
土壤酸堿度:
亦稱“土壤pH”。土壤酸度和堿度的總稱。通常用以衡量土壤酸堿反應的強弱。主要由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濃度決定,以pH表示。pH在6.5~7.5之間的為中性土壤;6.5以下為酸性土壤;7.5以上為堿性土壤。土壤的酸堿度是作物種植時重要的一步,作物只有在土壤PH值為6.5左右時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率高,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利。PH值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養分吸收,造成肥料浪費,如果過酸,易引起土壤板結以及造成微量元素中毒,還會破壞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有益菌減少,加速養分流失,使土壤失去耕種價值。
土壤酸化的危害:
土壤酸化抑制根系發育:土壤酸化可加重土壤板結,使根系伸展困難,發根力弱,緩苗困難,容易形成老小樹,老僵苗,根系發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長勢弱,產量降低。土壤酸化加重農藥浪費:酸化土壤中植物長勢減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不得不增加施藥量。
土壤酸化可導致:大部分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很低。土壤酸化導致肥料流失嚴重,肥料利用率不足30%!土壤酸性不單使70%的氮素的流失,同時也使60-80%的易生成不溶性物質的磷鉀成份吸收不了,加上酸性導致根系生長弱及養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其結果導致大量使用化肥,作物卻生長緩慢,病害多,產量低,品質差,造成投入增加,效益大幅度降低。
土壤酸化可導致:作物營養不良,缺素癥嚴重,如蘋果苦痘病、紅點、根瘤、叢葉、花葉、果銹病及梨鐵頭、斑點、雞爪印等缺素癥及病毒等病頻繁發生。樹勢抗逆力弱,容易受病菌侵蝕,用再好的藥也控制不了病害的發生!免疫力差,抗逆性弱,病害爆發。由于土壤酸化,改變了土壤微生態環境,根際有害微生物在酸性條件下大量繁殖,且這些病害控制困難。
土壤酸化可導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種群變化,細菌個體生長變小,生長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機質及其蛋白質的主要微生物類群芽孢桿菌,放線菌、甲烷極毛桿菌和有關真菌數量降低,影響營養元素的良性循環,造成農業減產。特別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細菌和固氮細菌的數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對農作物大為不利。
1、忽視有機肥的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減少,緩沖能力降低,導致酸化。
2、偏施氮磷肥,忽視鈣鎂等堿性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施用。
3、盲目施肥,長期施用硫基和氯基復合肥料,酸性離子殘留過多。
各類作物適宜的酸堿性:
許多作物在土壤酸堿度為6.0-7.0的范圍內生長較好。有些作物需要酸性土壤條件才能良好生長。
如何調節土壤酸堿度:
1、施用生石灰、熟石灰或碳酸鈣進行土壤酸堿度調整,但要在播種前1-3個月施用,以免對作物萌發及生長造成影響。具體施用量根據土壤酸堿度來確定。
石灰降低土壤酸度的過程和反應十分復雜,但可以簡化概述為石灰的一個鈣離子將兩個氫離子從陽離子交換復合體上置換下來,使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從而降低氫離子濃度使土壤pH值提高。如果上述反應的逆反應發生,就會降低土壤pH值。
應該在播種前3-6個月前施石灰,使它有足夠時間與土壤反應,并應均勻撒施,以防危害種子萌發。土壤質地、氮肥施用量、作物移取量、石灰施用量都將影響施石灰的次數。
2、如果田里已有作物,施有機肥,平衡酸堿。有機肥有緩沖性,有調節土壤酸堿度的作用,長期施用,可以平衡酸堿,培肥地力。覆蓋栽培,減輕淋溶。
- 上一條:無磷難成花,無鉀不上色!磷鉀先鋒它來了...
- 下一條:你了解草莓的根系嗎?